近期,四川盆地出现了一次极为罕见的沙尘天气过程,天空被浓厚的黄色沙尘笼罩,多地空气质量指数一度达到危险级别,部分居民反映出现咽喉部不适等症状。

据权威部门介绍,今年春季以来,四川盆地多次遭遇来自北方的沙尘输入性影响。5月8日至9日期间,一股高浓度沙尘带快速进入盆地,覆盖了多个城市。

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相关部门进行了详细解答:

首先,为何今年四川盆地会频繁出现沙尘天气?主要原因包括:

  • 沙源区面积扩大: 四川盆地的沙尘主要来自蒙古国西南部及我国内蒙古西部、甘肃中西部等地。这些区域近年来荒漠化程度显著提高,为沙尘提供了充足来源。
  • 气象条件异常: 冬末春初时期,蒙古高原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重要通道。强劲的西北风将地表沙尘卷入高空,形成大范围传输。
  • 特殊地形影响: 沙尘随西路寒潮移动,其大风轴线正好对准四川盆地。蒙古国和我国西北地区的黄沙混合后,通过最短路径直接输送至盆地地区。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沙尘天气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

  • 传输高度高: 部分沙尘带甚至达到3000-4000米的高度,超过了秦岭最高峰的海拔。
  • 影响范围广: 沙尘不仅覆盖了盆地北部城市,还波及到成都、德阳等地。
  • 污染程度重: 5月8-9日过程中的沙尘传输高度达到了平流层,远超历年同期水平。

关于四川的沙尘天气是否属于"沙尘暴"的问题,专家明确指出:此次现象并非典型的沙尘暴。所谓沙尘暴是指由强风将地面砂土吹扬到空气中的剧烈天气现象,而四川盆地近期遭遇的是远距离传输的沙尘污染。

为了应对沙尘天气带来的健康威胁,公众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 外出时佩戴口罩
  • 尽量减少在广告牌、大树等危险区域停留
  • 外出后及时清洁面部和手部

此次沙尘过程提醒我们,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类似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在未来变得更加频繁。公众应提高对这种环境问题的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