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会议,重点分析当前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应对措施。

据专家预测,2025年广西气候状况总体呈现一般到偏差状态,防汛抗旱工作任务艰巨。目前全区主要面临四大潜在风险:

第一是"旱涝急转"的风险。去年11月以来,全区累计降水量仅为12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七成。前期干旱导致山体岩石和土壤稳定性降低,近期降雨量显著增加,极易诱发山洪和地质灾害。

第二是"外洪内涝"的风险。今年汛期江河洪水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江河水位出现超警戒线的可能性较大。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较低,部分城市在强降雨情况下可能出现内涝,乡村地区抗洪能力相对薄弱。

第三是地质灾害风险。全区存在大量地质灾害隐患点,80%集中在主汛期。工程活动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夜间突发情况尤其难以防范。

第四是风暴潮叠加的风险。预计今年将有4-5个台风影响广西沿海地区,同时伴随9次较大天文大潮和多轮风暴增水过程。强风、暴雨、天文潮的三重叠加效应可能对沿海区域构成严重威胁。

针对上述风险,广西已采取多项应对措施。全区正在抢抓防汛有利时机,重点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中小型水利工程、江河沿岸低洼地带等高危区域的隐患排查工作。目前共发现并登记各类问题隐患2.8万处,并全部落实闭环管理。

在应急准备方面,广西已储备总价值9.8亿元的791.1万件各类防汛物资。特别为地质灾害多发地区配备4900余台卫星电话、集群对讲机和北斗定位终端等通信设备。全区共组建了2.2万余支、总计32万人的社区应急响应队伍,以及专门的应急抢险专业队伍。

针对高风险区域,广西提前部署了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确保能够快速响应各类灾情。在应对突发灾害时,将重点加强人员疏散和工程险情处置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