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们体验竹竿舞。图片提供:广西博物馆

在充满民族风情的“三月三”假期与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清明假期,广西博物馆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超过7万名游客前来参与。

在文物苑南广场,“三月三”快闪舞蹈活动热闹开场。《壮族舂糍舞》的热情感染力、《苗山情》芦笙独奏的婉转悠扬、以及《锦绣壮锦》展现的民族风情,深深吸引了现场观众。更有游客参与竹竿舞互动,在欢乐的氛围中共同舞动。

孩子们正在进行手工。广西博物馆供图

孩子们认真制作手工艺品

假期期间,博物馆特别推出的研学课程反响热烈。活动前期,教育员们走进广西区直机关第二幼儿园,通过馆藏文物讲述“三月三”的历史渊源,并与小朋友们分享广西特色非遗美食。孩子们积极交流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在博物馆内,“趣探三月三”和“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两场青少年研学课程分别开展。“趣探三月三”通过“传习骨胡之音”“数说铜鼓之迷”“非遗美食之旅”三个主题,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壮族马骨胡艺术、广西古代铜鼓文化以及非遗美食制作。而在“我们的节日——清明节”课程中,同学们通过学习传统习俗和参与竹编纸鸢画等手工体验,感悟了“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参与者体验古籍装订

此外,博物馆还组织了多场特色文化活动。“三月三”主题古籍装订体验活动中,参与者在修复师的指导下学习古籍线装技艺。文化遗产周周学活动则以壮锦今用、竹骨乘风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参与手工艺品制作。

通过这些精彩的活动,游客们不仅感受到广西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深入了解了中华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度过了一个充满乐趣与学习的节日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