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行驶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镇的公路上,映入眼帘的是被沙蒿覆盖的起伏沙丘、舒展枝条的旱柳以及迎风招展的柠条花海。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乌审旗创造出了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的奇迹,其积累的经验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的治沙现场,十几台现代化机械与工人默契配合,正在进行着截割、运输和铺设沙障等工作。由沙柳条编织而成的网格治沙带延展向远方,将流动的沙丘牢牢固定。一个月前栽种的旱柳已经萌发新芽,展现出勃勃生机。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地核心区域,曾是内蒙古地区生态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20世纪50年代,全旗40%的土地面积受到重度沙漠化影响,森林覆盖率仅为2.6%。流动沙丘不仅吞噬农田牧场,还对黄河"几字弯"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治沙实践中,乌审旗打破了传统的"一刀切"治理模式,探索出一套更具针对性的现代治沙方法。这套方法以自然修复与人工措施相结合为指导思想,采用乔灌草混交和工程固沙等技术手段,并创新性地实施了"三元套嵌法"。

据乌审旗林业草原局工作人员介绍,"三元套嵌法"是根据不同地形特征和沙化程度定制的精准治理方案。具体来说:

一是针对流动沙丘,设置20-25厘米高的立式网格沙障,并按照8:2的比例混播乔灌木;

二是对半固定沙丘采取表层土壤迁移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三是通过植被恢复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治理固定沙丘。

经过70年的持续努力,乌审旗的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提升至32.92%,植被覆盖度达到80%,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80%。这些成就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也为全球同类区域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经验。

2024年,乌审旗完成沙地治理103万亩、林草质量提升400万亩。按照规划,2025年计划实施"三北"工程生态建设项目363万亩。通过持续努力,乌审旗正在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