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专家解析马铃薯高产奥秘
近日,宁夏农林科学院在马铃薯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院马铃薯育种与栽培学科团队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和临沂大学专家,在国际权威期刊《园艺研究》上发表研究成果,成功鉴定到影响马铃薯块茎产量的重要基因。
我区的马铃薯产业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在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的干旱带,选育高产稳产、抗旱抗逆的新品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特异种质高精度基因组图谱缺失、遗传改良靶点不足、优异种质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和种质创新。
研究团队成功为自主培育的抗旱、淀粉加工型新优品种"宁薯15号"构建了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到与糖分含量相关的53个遗传位点。其中,StTST2基因被发现对马铃薯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能够与另一种蔗糖转运蛋白SUT2协同作用,完成糖分的运输和储存。实验表明,增强StTST2基因表达可显著提升马铃薯光合作用效率,并增加块茎产量。
宁夏农林科学院马铃薯育种与栽培学科团队负责人、论文第一作者巩檑表示,该研究成果揭示了马铃薯高产的关键调控机制。这一发现为精准培育更高产、更耐旱的马铃薯品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马铃薯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