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控护佑健康
医疗质量控制的湖北实践
近日,湖北省黄冈市市民陈先生在家乡医院体验到了与省级大医院相媲美的诊疗服务。这得益于近年来我省推行的一系列医疗质量控制改革措施。
标准化管理带来新气象
家住黄冈的陈先生最近因身体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令他惊喜的是,医院从接诊到检查都井然有序,诊断标准与武汉大医院无异。这种变化源于我省实施的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工程。
2017年,湖北省启动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重点加强基础医疗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制定统一的诊疗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全省统一的质控平台,实现了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省、市、县三级质控网络,覆盖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各医疗机构按照统一标准开展诊疗活动,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
打破壁垒共享优质资源
在鄂西山区的神农架林区,过去患者想要看皮肤病或乳腺疾病,常常需要跋山涉水到宜昌或武汉的大医院就医。如今这一状况得到改善。
借助宜昌市优质医疗资源,我省创新建立了跨区域联合质控机制。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质控中心网络,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共享。
神农架林区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医生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我们有了三级医院的诊疗标准,专家定期来指导,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精准对接提升服务质量
孝感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李女士表示:"过去是被动接受省级质控中心的安排,现在可以根据基层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这种变化源于我省推行的"双向统筹"工作机制。通过统一协调省级质控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实现了专家资源的精准对接。
省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陈志坚介绍:"我们建立了信息反馈机制,既为基层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又根据基层需求调整帮扶重点,工作效果显著提升。"
多维度推进质控建设
今年,我省进一步深化"双向统筹"工作法,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组团式下沉基层。通过联合质控、联合督导和联合培训,全面推进全省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提升。
省质管办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完善质控体系,创新服务模式,确保优质医疗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群众,让广大患者享受到更加公平可及的医疗服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